安徽天康橡套电缆是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、矿山机械、工程机械等领域的柔性电力传输线缆,其核心优势在于耐弯曲、抗磨损、耐油污及长寿命,而这一性能的实现依赖于精密的生产工艺控制。从原料选择到成品检测,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影响电缆的电气性能与机械强度。
一、原料预处理:
橡套电缆的主要原料为铜导体(或铝导体)、橡胶绝缘层与护套层(如天然橡胶、丁苯橡胶、氯丁橡胶)。生产前需对原料进行严格筛选:铜杆需通过光谱仪检测纯度(≥99.97%),表面无氧化或裂纹;橡胶采用混炼胶(基础橡胶与硫化剂、防老剂、补强剂按比例混合),混炼温度控制在60-80℃(避免过热导致橡胶分子链断裂),混炼均匀度通过切片显微镜检查(填料分布无团聚)。
二、导体绞合:
导体是电缆的“血管”,安徽天康采用多股细铜丝绞合工艺(如正规绞合或非正规绞合),股数通常为19、37或61股(根据电缆截面调整)。绞合节径比(单丝直径与绞合外径的比值)控制在10-14倍(节径比过小易断丝,过大则柔软性下降),绞合方向为右向(与后续绝缘层挤出方向匹配)。绞合后的导体需通过火花试验(检测表面毛刺或断丝缺陷),确保无漏电风险。
三、绝缘与护套挤出:
1.绝缘层挤出:采用挤压式模具(保证绝缘层与导体紧密贴合),挤出温度根据橡胶类型调整(天然橡胶约120-140℃,丁苯橡胶约130-150℃)。绝缘厚度偏差≤±10%(如标称0.8mm的绝缘层,实际厚度0.72-0.88mm),挤包后通过蒸汽硫化(压力0.8-1.2MPa,温度150-160℃,时间5-10分钟),使橡胶分子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,提升绝缘强度(≥20MV/m)与耐热性(长期使用温度≤90℃)。
2.护套层挤出:护套橡胶(如氯丁橡胶,耐油、耐候性更优)通过双层共挤工艺(内层护套与绝缘层粘合,外层护套提供耐磨保护),挤出温度略高于绝缘层(160-180℃)。护套厚度根据电缆规格设计(如重型橡套电缆护套≥2.0mm),表面需光滑无气泡、无杂质(通过在线测厚仪与外观检测仪实时监控)。
四、成品检测:
电缆下线后需通过电气性能与机械性能双检测:
•电气检测:用高阻计测量绝缘电阻(≥50MΩ·km),工频耐压试验(施加2倍额定电压+1kV,持续5分钟无击穿);
•机械检测:通过曲挠试验机模拟弯曲(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6-10倍,弯曲次数≥5万次无开裂),耐磨试验(用砂纸摩擦护套表面100次,磨损深度≤0.2mm);
•外观检测:检查导体绞合是否紧密、绝缘与护套层是否有偏心(偏心度≤15%)、印刷标识是否清晰(标注型号、电压等级、米标)。
安徽天康橡套电缆通过“原料优选-精密绞合-精准挤出-严格检测”的全流程工艺控制,较终产出柔韧耐用、安全可靠的线缆产品,为移动设备与恶劣工况下的电力传输提供坚实保障。